敦耀光华——清华美院敦煌艺术研究设计成果巴黎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9月27日,作为中法时装周的重要单元,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承办的敦耀光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敦煌艺术研究及设计成果巴黎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教育部门项目官员孟波,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王盈、代表团一秘谢喆平,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法国参议员让·安格雷(Jean Hingray),法国外贸专家协会主席派特里克·巴许埃尔(Patrick Baruel),蒙蒂尼亚克德洛赞市(Montignac-de-Lauzun)市长让·马力·兰兹(Jean marie Lenzi),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艾融(Rény Aron),伦敦时装学院设计与技术学院院长克劳迪内·罗索(Claudine Rousseau),和来自中、法、英等国的文化、艺术、时尚界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盛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李迎军、副主任吴波、教授李薇,服装设计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留法的校友们作为主办方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活动。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中法时装周的举办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一盛会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示中国时尚创意设计的蓬勃发展。通过服饰文化的交流,这场盛会将开启中法时尚的对话,促进中法时尚创意文化的交融互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在致辞中对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鼎力支持和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还提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艺术的研究与传承,本次中法时装周让美院师生得以分享学院的创新成果和独特设计理念,特别是敦煌艺术研究与设计成果,体现了美院师生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法国参议院议员让·安格雷(Jean Hingray)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中法关系更进一步的祝贺,他希望和宾客们一起,通过今日活动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全方面了解东方时尚。
法国外贸专家协会主席派特里克·巴许埃尔(Patrick Baruel)表示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定能为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碰撞,提供令人惊艳的创意与灵感。他相信,新一代中国设计师将在融合创新中收获更大的成功。
中国驻法国公使陈力在开幕式上宣布第二届中法时装周开幕。开幕式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和驻法国使馆公使陈力,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副代表王盈,法国参议员让·安格雷,法国外贸专家协会主席派特里克·巴许埃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李迎军、副主任吴波、教授李薇,北京服装协会会长房莹,伦敦时装学院院长克劳迪内·罗索、主任维罗尼卡·卡帕萨里等共同为“敦耀光华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敦煌艺术研究及设计成果巴黎特展”剪彩。
剪彩仪式后,特展策展人李迎军为嘉宾做导览介绍,本次展览汇聚了清华美院师生与校友对敦煌艺术研究与设计传承的代表性成果,既有庞薰琹、雷圭元、常沙娜、陈汉民、刘巨德等在上世纪40-80年代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有近20年间中青年教师校友、新生代学生们的探索实践,包括壁画临摹、海报招贴、蜡染图案装饰画、景泰蓝礼品、服装服饰、艺术装置、图案集著作等多个类别。老先生们的作品无论是以敦煌飞天为灵感创作的《唐仕女红带舞》,还是以隋代藻井图案为灵感设计的国礼《和平鸽》丝巾与景泰蓝盘,无不体现了先辈艺术家传承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探索精神,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乃至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20年的设计作品则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色,师生、校友们以敦煌艺术为母题,从多重维度展开思考与实践,既有织、染、绣等中国传统的非遗技艺,又有3D打印、纳米金属镀覆、AIGC生成图形等现代科技手法,体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敦煌艺术研究与传承的深度与广度,为未来艺术设计提供了多维视角与探索空间。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评价本次特展呈现出了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们对中国敦煌艺术文化守护、传承和创新的历史,将敦煌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工艺美学完美融合,在灯光、布景与氛围的巧妙营造中,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敦煌故事,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敦煌艺术走进了法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打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从过去到现在,多角度促进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包容与相互理解。
与展览同主题的“敦耀光华”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期开幕。来自中、法、英等国的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设计院校、国际时尚集团、国家行业协会的艺术家、教授、设计师、首席执行官们围绕“敦煌艺术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演绎”和“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合作”两大主题展开研讨交流,参加会议的专家从不相同的领域、不同视角展开讨论,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
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李迎军主持。李迎军简要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缘起,并希望能够通过静态展览与专业研讨建立更多元的叙事体系,通过立体化的传承触角扩大时尚表达与文化传播的边界。同时提出本次论坛的主旨为“继承·创新·传播”,参会嘉宾来自不相同的领域,充分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这种多元视角的汇聚为深化国际文化理解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综合运营部总监杨贝贝指出,服装是一个载体,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为中国设计师提供一个走向世界的窗口,也希望为世界各地设计师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回顾了庞薰琹、雷圭元、常沙娜等与巴黎的渊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院前辈们在巴黎见证了全球艺术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而激发了他们对中国自身艺术的反思与研究,学院与法国的学术交流延续至今。他还总结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对古代艺术的临摹研究到逐步创新转化的传承,以及由此产生的系列创新成果。
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雷米·艾融展望了未来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并指出了法国十九世纪开始将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分离的不合理性。最后,他回顾了去年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常沙娜的会面,被其精致细腻的绘画技法所展现的中国独特的思想内涵吸引,并期待进一步讨论敦煌艺术的传承问题。
克劳迪内·罗索作为伦敦时装学院的代表,提出设计需要将创新视为核心理念,鼓励学生们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指出未来时装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课题——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的自身文化认同。最后,她期望有机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时尚与科技的融合之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在本次论坛上以“传统与创新”为主题进行演讲,强调了创新应基于认同感和历史感,并指出未来设计师应注重文化艺术的国际化传播而非简单应用。最后,她期待中国服装能够在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传播与流行,提高中国时尚的国际影响力。
法国时尚新闻界的著名记者伊拉德·比弗(Ira de Puiff)从传播学角度回顾了本次展览,提出“绘画艺术是时尚设计之根”,进一步阐述了绘画艺术与时装艺术的融合的潜力。最后,伊拉德·比弗提出将敦煌艺术可以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等理念相结合,不仅仅可以赋予其更加多元化的内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应用,为全球艺术文化交流开拓新的方向。
北京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房莹指出在现代语境下重新解读敦煌艺术的重要性,分享了她对当代艺术家与敦煌元素创新的独特见解,尤其是使用天然石材研磨而成的服装染料所印染的染色手法。最后,她表示将继续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期待未来能够逐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BETWEEN首席执行官伊丽萨贝塔·柏瑞(Elisabetta Beria)指出时尚的本质就是创新。任何源于特定项目的灵感,若能注入创新的元素,都会变得极其有趣和富有价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波教授详细分享了其团队关于敦煌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敦煌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吴波教授强调了在当代设计中对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创新融合的重要性,重点分享了多件以敦煌元素为灵感的服装作品的创作思路。
伦敦时装学院活性材料研究室主任韦罗尼克·卡帕萨利(Veronika Kapsali)提出服装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面料完美结合,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新兴材料的使用将成为设计的核心关注点,推动时尚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巴黎高级定制短纪录片遗产奖获得者斯蒂芬·布伊(Stephanie Bui)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相关话题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尽管法国作为工艺制作强国,拥有丰富的手工艺传统,但同样面临着文化遗失的挑战。斯蒂芬·布伊强调了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手工艺背后知识的传承和普及。
法国儿童护肤品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多弗·热内(Christophe Guesnet)分享了他为儿童化妆品创建品牌的经验。克里斯多弗·热内的发言突显了品牌对于品质与创新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中法两国文化与消费观念的深刻认识。
伦敦时装学院副教授、校友蔺明净表达了对敦煌文化和中国元素的自豪感,并分享了她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在伦敦深造的经历,希望高校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通过创新路径传承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
传统与创新始终是文化发展的永恒主题,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互鉴同样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此次研讨会不仅是敦煌文化、艺术与学术的盛会,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又一里程碑,愿“敦耀光华”的艺术光辉跨越时空、照亮未来。(供稿: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